搜玄路,出迷津。静中调养气精神。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搜玄路

唐·吕岩(吕洞宾)

搜玄路远入天门,出迷津处见桃源。

静中调养气精神,独坐孤峰望日暾。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吕祖、文曲星、法中王,相传吕洞宾本来姓李,在武则天执政时,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未中第,于是心灰意冷,去游华山,遇到仙人汉钟离,授以长生之术,从此得道成仙,吕洞宾游历四方,普度众生,被尊为剑祖剑仙,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如“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吕洞宾的形象也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

译文

在探寻玄妙的道路上远行至天门,走出迷茫的渡口便看见了如桃源般的仙境,在静谧中调养身心,涵养精神,独自坐在孤峰之上,望着初升的太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吕洞宾在追求道教玄妙之道的过程中的心境与感悟,首句“搜玄路远入天门”描绘了诗人探寻道教真理的艰辛与高远;次句“出迷津处见桃源”则象征着诗人走出迷茫,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第三句“静中调养气精神”强调了道教修行中静心养性的重要性;末句“独坐孤峰望日暾”则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独享宁静的高远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道教色彩,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探寻玄妙之道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道教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搜玄路远入天门”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真理的敬畏与追求,又暗示了道教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漫长,而“出迷津处见桃源”一句,则象征着诗人通过修行,终于走出了迷茫,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以静谧、高远为基调,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其一生都在追求道教真理和修行之道,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内心感悟的抒发,在探寻玄妙的道路上,吕洞宾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迷茫,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正是他这一心路历程的写照,也体现了道教修行中静心养性、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