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筩递舒卷,紫角联出缩。的释义

春秋7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碧筩递舒卷,紫角联出缩”,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藕》,全诗如下:

咏藕

宋·杨万里

污泥生莲藕,碧筩递舒卷。

紫角联出缩,玉条森有束。

脆美如新笋,香甘似蜜脾。

江南别有景,此物最相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诚斋体”,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污泥中生长出莲藕,碧绿的藕节像竹筒一样一节一节地舒展开来,又卷曲着,紫色的藕芽(或指藕带)一个接一个地探出头来,又缩回去,仿佛是在玩捉迷藏,那些玉白色的藕条,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有序的队列,莲藕脆嫩美味,如同新挖的竹笋;味道香甜,就像蜜糖一样甘甜,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莲藕是最适宜生长、也最能代表江南风情的植物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莲藕生长环境和形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莲藕的生机盎然和独特美感,也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物的热爱和赞美。

赏析

杨万里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莲藕的生长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如“碧筩递舒卷”一句,用“碧筩”(竹筒)比喻藕节,形象地描绘了藕节的形态和生长特点;“紫角联出缩”一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藕芽的生长状态描绘得生动有趣,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联想,将莲藕的脆美、香甘与江南的风情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杨万里在游历江南时,被当地的美景和风情所吸引,特别是看到莲藕在污泥中生长却依然洁白如玉、脆美可口,心中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莲藕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对江南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