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十二首·其二》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暗昏中,竟夕不自省。

岂意千载人,临河见长缨。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太阳落山于西河,素月从东岭升起。

遥遥万里洒下光辉,荡荡空中清辉满溢。

夜风穿过房屋门户,夜晚枕席生凉意。

气候变化悟出季节交替,长夜不眠才知日子已晚。

想倾吐心声却无人应和,只好举杯对影自劝慰。

日月匆匆催人老,有志却难展抱负。

想到这些满怀悲伤凄恻,彻夜难眠直至天明。

有人常常独自醉酒,有人终年清醒不醉。

醒者与醉者互相取笑,各执己见互不领情。

懵懵懂懂中昏庸度日,整夜不能自我反省。

怎能想到千年之后,有人面对河流感叹长缨。

寄语沉醉中的朋友,日落西山应当秉烛夜游。

蒲柳也知时节变换,茫茫一川呈现翠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有志难酬的悲愤。“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两句,以蒲柳和河流为喻,暗示时光易逝,万物都在竞相生长,而人生却难以把握。

赏析

“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这两句诗,以蒲柳和河流的生机盎然,反衬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蒲柳作为植物,尚且知道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生长,而人却常常在岁月的流逝中迷失方向,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对比,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这两句诗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经辞去了官职,回到了田园生活中,尽管他过上了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却并未因此减少,他深感时光易逝,人生无常,而自己却有志难酬,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首诗也反映了陶渊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社会黑暗和人生无常的愤慨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