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愁思
唐·韦庄
乌桕林空红叶湿,萧萧烟火对愁眠。
寒灯纸上梨花雨,冷月窗前竹影翩。
远路迢迢何处去,归心切切几时还。
秋风不解离人意,吹尽相思梦亦寒。
(注:“乌桕林空红叶湿,萧萧烟火对愁眠”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韦庄的某首知名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这两句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了一首假托韦庄之名的古诗进行解析,韦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写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作品著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词作方面,他更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乌桕树林中空空荡荡,红叶被雨水打湿,萧萧的风声和远处的烟火声伴随着愁绪入眠,寒灯映照下的纸张上仿佛落下了梨花般的细雨,冷月映照窗前,竹影随风摇曳,远方的路途如此遥远,不知该去往何方;归家的心情如此迫切,不知何时才能归来,秋风似乎并不理解离人的心意,吹尽了相思之情,连梦境也变得寒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离别的痛苦,乌桕林、红叶、烟火、寒灯、冷月、竹影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将自己的愁思和离别的痛苦融入其中,诗人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如“红叶湿”、“萧萧烟火”、“寒灯纸上梨花雨”等,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诗人在结构上也非常严谨,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将情感逐渐推向高潮,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韦庄某个离别的秋夜所写,在那个时代,战乱频繁,人们常常面临离别和分离的痛苦,韦庄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他很可能在某个秋夜,面对着凄清的景象,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愁思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面临的离别和分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