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儿忍冷戏床前,贪笑痴啼也可怜。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幼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娇儿忍冷戏床前,贪笑痴啼也可怜。

莫遣春风笑人老,且留冰雪在心田。

(注:“娇儿忍冷戏床前,贪笑痴啼也可怜”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中,可能是后人根据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风格或意境进行的创作或拼凑,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幼子弄冰”诗中进行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主,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诚斋体”。

译文

清晨,幼小的孩子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钟而较小),他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玉石摔碎般的声音,娇嫩的孩童不顾寒冷,在床前嬉戏,时而欢笑,时而痴哭,真是惹人怜爱,不要让春风嘲笑我们年华老去,让我们在心中留住这份如冰雪般纯洁无瑕的童真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幼子玩冰的场景,展现了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纯真童心的珍视与向往。

赏析

1、意境营造: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幼子弄冰的生动场景,通过“脱晓冰”、“穿彩丝”、“敲玉磬”等动作,将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娇儿忍冷戏床前”一句,更是将儿童不畏寒冷、纯真无邪的性格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

2、情感表达:“贪笑痴啼也可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纯真情感的深切同情与怜爱,而“莫遣春风笑人老,且留冰雪在心田”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保持童心、留住青春美好记忆的渴望。

3、语言风格:全诗语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又不失雅致,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

创作背景

虽然“娇儿忍冷戏床前,贪笑痴啼也可怜”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中,但我们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很可能源于杨万里对儿童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热爱,杨万里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他的许多诗歌都描写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生活的美好瞬间,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杨万里对儿童生活的一种艺术再现和深情寄托。

文章下方广告位